汗水洒军营,热血铸青春。
随着8月底开学季的到来,我校2022级学生迎来了为期三周的军训生活。由于军训训练强度大,室外气温高,许多同学都出现了身体不适或运动损伤。以下为大家介绍几种军训期间常见病的应对方法,帮助同学们圆满顺利地完成军训任务。
1 中暑
中暑是由于人在高温、高湿、日晒的环境下,机体产生热量蓄积,大量出汗、体温调节发生障碍,体内水分和盐分的代谢失去平衡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三种中暑症状的应对指南
1.先兆中暑:如头晕、头痛、乏力、大汗、口渴等。
应对指南:应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或到空调房内休息,以增加辐射散热,多喝电解质水或白开水,一般可以自行缓解。
2.轻度中暑:除先兆中暑的症状外,体温升高达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
应对指南:首先应稳定患者情绪,避免过度紧张而导致心率上升,使机体缺水加重;二要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或电风扇下;三要快速脱掉潮湿衣物,换上干爽衣裤;四要尽快补充水分,可饮用常温矿泉水、冰镇葡萄糖水、维生素C饮品、口服补液盐等,还可以用风油精涂抹太阳穴、合谷穴等,必要时口服藿香正气水等。如症状未缓解应及时就医。
3.重度中暑:发生重度中暑的患者,体温一般大于39℃,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并出现晕厥、昏迷等症状。
应对指南:发现重度中暑患者,应尽快取一些冰块,用塑料袋扎紧,外裹毛巾放于患者颈部、腋下,大腿根部进行物理降温,并尽快就近就诊。
预防TIPS:预防中暑要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最好选择含盐、糖或钾钠氯离子的运动饮料,或者多吃一些水果。
2 腹泻
腹泻是夏秋季的常见高发病,腹泻的判断标准为排便次数每天3次以上,严重者每日排便次数可超过10次,大便变稀甚至水样便,或者大便中含有粘液和脓血便稀薄且多,常伴有腹部绞痛、恶心或呕吐,严重时还会发生电解质紊乱、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军训期间,天气炎热,很多同学喜食冷饮,或饮食不洁净、三餐不规律等,都是诱发腹泻的主要原因。
应对指南:
腹泻会导致脱水、低血糖、电解质失衡和酸碱平衡紊乱等症状,如症状严重,抢救不及时,还可能会危及生命。轻症腹泻,可居家调理,重症患者,要及时就医。
居家调理:出现腹泻症状后(多伴有呕吐),身体大量失水,首先要及时补充大量水分,最好是补充电解质液,在温水、米汤里加入少量的食盐也可以。有人认为腹泻时应该不吃或者少吃,来减少腹泻次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腹泻时仍应当适量进食,补充能量,可以吃点易消化的食物。
药物治疗:对于比较严重的夏秋季腹泻,若出现高烧、脱水等现象,应当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预防TIPS:三餐饮食规律、洁净,训练后多喝温水或常温水,不要饮用大量冷饮。
3 晕厥
军训期间的晕厥有运动性晕厥和低血糖性晕厥。前者也称暂时性脑供血不足,多见于体弱贫血、低血压及训练基础差者;后者主要发生于早晨不进食或进食很少者,且往往突然发生。临床表现为晕厥前常有乏力、头晕、眼发黑、心慌、四肢无力、恶心、耳鸣、冷汗、脉弱、面色苍白等症状。
应对指南:
当有上述晕厥前兆出现时,应就地蹲下、平卧或向身边同学、教官求救,千万不能硬撑,以免晕倒后意外跌伤。对于晕厥的同学,应立即平卧或低头位,解衣领、松腰带并抬高下肢,保持周围空气畅通,同时向医务人员求救。低血糖晕厥者应予保暖、给予少量流质或浓糖水进服。
晕厥后如出现皮肤湿冷、意识障碍无缓解等症状,应及时拨打120送医。
预防TIPS:
按时吃足量早餐,注重营养搭配,避免节食;易发生低血糖的同学可随身带糖果或含糖饮料。
4 日晒伤
日晒伤又称为日光性皮炎,是皮肤接受强烈光线UVB照射引起的一种急性损伤性皮肤反应。表现为日晒后数小时至十余小时左右暴露部位出现弥漫性的红斑,严重者可出现水疱、破裂、糜烂。可有灼烧感、刺痛、瘙痒等症状。
应对指南:
晒伤后红斑部位可使用冷水轻柔冲洗,每次冲洗十余分钟,一天数次;可使用毛巾包裹冰袋或湿毛巾冷敷,每日数次,每次十分钟。晒伤部位在洗澡时避免水温过高,避免摩擦等刺激,减少肥皂、沐浴乳等清洁剂的使用;穿宽松舒适衣物,避免摩擦;晒伤部位可适当使用温和的保湿剂,如尿素乳膏、神经酰胺修复乳、维生素E软膏等,局部适量外涂。
预防TIPS:
防晒是关键,训练前20-30分钟应在外露皮肤处涂抹足量防晒霜,如流汗较多、外出时间较长,每1-2小时需要补涂防晒,尽量缩短曝晒时间。
5 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以韧带(关节)扭伤和肌肉拉伤多见。症状表现为损伤局部肿痛、淤血、关节积液或血肿,活动严重受限。常见的有踝关节扭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崴脚。
应对指南:
关节急性扭伤后,长在骨头上和韧带上的血管会出现一定损伤,此时为急性充血期,切勿按摩受伤部位,否则会加重关节肿胀。 关节扭伤后,如出现关节活动严重受限,疼痛难忍,要及时就医,以防出现骨折。
|
|
|
 |
如踝关节扭伤的紧急处理措施,可以遵循经典的RICE原则(也称”大米原则”)。
Rest(休息):停止走动,让受伤部位静止休息,减少进一步损伤。
Ice(冰敷):扭伤的48小时内,可以冰敷患处,减轻炎症反应和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抑制肿胀。每次20-30分钟,每天3次以上,注意不要直接将冰块敷在患处,可将冰水混合物用干毛巾等包裹后敷在伤处,以免冻伤。
Compression(加压):使用弹性绷带包裹受伤的踝关节,适当加压,以减轻肿胀。注意不要过度加压,否则会加重包裹处远端肢体的肿胀、缺血。
Elevation(抬高):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位置,增加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促进恢复。
预防TIPS:训练前应预先做一些踝膝等关节练习活动进行热身,循序渐进,切勿突然剧烈活动。
6 嵌甲性甲沟炎
嵌甲性甲沟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即脚趾甲嵌入肌肉内,多发生足第一趾内侧。军训期间同学们穿着新训练鞋,如果鞋码鞋型不合适会导致挤压摩擦足趾,引起足趾及趾甲两旁的软组织红肿、疼痛、化脓,形成甲沟炎。
应对指南:
局部感染处可涂碘伏、鱼石脂等药物,一日数次,保持感染部位透气性,休息时及时换穿拖鞋;局部化脓严重者应去医院诊治。
预防TIPS:选择合适尺码的训练鞋,可垫缓震鞋垫增强舒适性;正确修剪脚趾甲:修剪时,先中间,后两边,两边切忌过短。